搭朋友的车行驶在夜色朦胧的青岛海边公路上,眼前一大团似草的东西牵动了我的视线,心里想,咦?也许是拉残土的货车掉下的土堆吧,还夹杂着青草。
身旁开车的朋友驶过“土堆”后,自言到,“看那个人多危险!”“是人?不会吧?”,海边的公路上很安静,他果断的把车掉过,将头探出车窗,亮出特有的大嗓门,“嗨!这里危险,别在路上,回家去……”
天哪,居然真的是人!昏暗中缓缓站起来的是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,头上插着一簇野草,胡子衣服上沾满杂草。表情极不情愿的瞥了我们一眼,晃晃悠悠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公路。
朋友轻轻的舒了一口气。转头说:“这个地方是个弯路,很容易出事的。”又自嘲,“唉,人家会认为我真爱管闲事”。
面前的朋友,经历性格中有着历经过创业的企业家特有的坚韧执着,更有着山东汉子特有的豪放爽直。可是刚刚的眼前的一切,对于路人的细心观察,对于陌路流浪汉的“强制呵护”,人性中自然的爱心流露真的让我感动。
交流中了解了他,从小是在乡下的姥爷姥姥带大,知书达理的老人教育他”做人要与人为善“……”先做人,后做事”……。谦虚的他常常说自己没有文化,但我知道,幼年时,他已经受过良好的教育。为人处事的教育!这种朴素的情怀是课本上的知识里所没有的。长大后走向社会,懂得真诚待人,不图回报,却真的会让人定有所获。
忽然想起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 ,曾写过你篇文章: 文章谈到这样一个观点: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非是一直有效的,简而言之,教育如食品一样,也是有保质期的。
孩子小时,父母就是孩子的天,孩子完全依赖父母,信任父母。这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。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,父母的“有效期”也就即将到了。也就到了检验,收获的时候了。
“过期”后的父母,即使做怎样的努力,也经常是事倍功半!
身边的朋友已经事业有成,还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人生的更高目标!尽管他没有耀眼的学历,我想,他那慈爱的长辈真的是位智者,懂得实施并珍惜在教育“保质期”时的言传身教,虽然没有太大的道理而言,但是简练淳朴的人生哲理,像无价的宝石闪耀在孩子童年的记忆,足以让他的孩子受益终生!
评论